来自政府官网
为缓解山东水资源短缺问题,保护水系生态,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根据《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》《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》,近日,山东就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提出如下意见。
总体目标为到2022年,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超过100万吨/日。
山东沿海地区包括青岛、东营、烟台、潍坊、威海、日照、滨州7市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是:一区、两园、多点、群星。
一区。全省整体创建全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区。探索海水淡化新技术、新模式。
两园。青岛百发、烟台海阳两个具有辐射供水功能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产业园。每个园区产能规模达到30万吨/日,淡化海水可向周边县(市、区)辐射性供给,形成两个百亿级集供水和装备等产业链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园。
多点。在东营、烟台、潍坊、威海、日照、滨州6市沿海工业园区配套建设14个海水淡化基地,在潍坊市建设2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基地,实现水盐联产。
群星。根据需求在全省32处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站,全省500余艘远洋船舶配备海水淡化装置。
重点工作包括:
(一)沿海工业园区“增水”行动。围绕高耗水行业发展需求,在沿海工业园区周边建设海水淡化基地,计划期内产能规模超过60万吨/日,推进淡化海水进园区,为园区工业用水提供保障,减轻当地淡水供应压力。
(二)有居民海岛“供水”行动。在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站,计划期内产能规模超过5000吨/日,实现有居民海岛“岛岛供淡水”,淡水供给稳定,解决供水安全问题。
(三)沿海缺水城市“补水”行动。在青岛、烟台、威海等缺水城市科学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基地,计划期内产能规模超过30万吨/日。
(四)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行动。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,在潍坊市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基地,计划期内产能规模超过10万吨/日,实现水盐联产。
(五)科技支撑行动。支持威海市在小型船用海水淡化设施、海水浴场海水淡化冲淋设施方面做示范推广。支持海洋新材料均相荷电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、海水淡化膜及分离工艺研究、高压泵与能量回收装置研制、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,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。